【党建引领】红色赋能以红领专——慈善站专职社工“学习强国”学习纪实(三十一)
【党建引领】红色赋能以红领专——慈善站专职社工“学习强国”学习纪实(三十一)
★
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、建设“学习型大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加强江阴市慈善工作站专职社工党性工作,用党建引领公益慈善和社会工作,在江阴市民政局和江阴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,江阴市慈善工作总站持续开展“用好‘学习强国’落实每周一荐”活动。
注重“学”“思”“用”结合
红色赋能
以红领专
下面跟着小编脚步
一起来看看慈善社工们的学习成果吧!
《湖南宁乡:深度探索社工总站如何助力基层社工站项目转型升级》
推荐来源
来源:学习强国APP—公益时报
推荐者:江阴市新桥镇慈善站社工罗樱芝
推荐时间:2025-09-03
原文链接:《湖南宁乡:深度探索社工总站如何助力基层社工站项目转型升级》
推荐理由
宁乡市基层社工站项目的提质升级实践,是政策精准落地与本地化创新的优秀范本。面对社会服务需求演变与格局调整,宁乡以扎实调研为基础,聚焦困境人群分类帮扶,打造“爱心宁乡·宁心向暖”多维服务体系,涵盖“一老一小”、残疾人等群体,实现从物质救助到精神关爱的全面覆盖。其创新推出“五维支撑体系”,包括品牌升级、沟通机制、多元指导、宣传模式和评估体系,有效激发机构内驱力、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。2025年上半年服务超1.1万人次,社工持证率显著提高,彰显实效。这一模式坚持需求导向、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,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值得借鉴。
学习心得
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政策执行与本地化创新的高效结合,更展示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的前瞻性与系统性思维,做到“政策-调研-行动”的精准闭环。宁乡不停留在简单传达上级文件,而是主动组织团队研读政策、开展本地调研,精准识别出四项重点推进工作,体现出极强的政策转化与落地能力。这提醒我们,政策执行不能“上下一般粗”,必须结合本地实际,通过科学调研将宏观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。宁乡构建的“1+1+2+N”沟通机制与“走访+培训+督导+N”指导模式,既注重系统架构又关注人的因素,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激发一线社工的内生动力。这种多维度、立体化的支持方式,有效破解了服务碎片化与机构协同难的常见困境。项目不仅通过“三项清单”“五社联动”等方式实现分类帮扶,还注重社工人才培育,通过持证率提升、督导机制优化等方式夯实人的基础。这反映出社会工作既要重视服务产出,也要重视专业能力积累,只有两者协同,才能真正实现“服务更专、聚焦更准”。宁乡还引入三维评估、分级管理等手段,推动服务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转变,同时鼓励社工总结案例、撰写文章,形成知识沉淀与传播的良性循环。这不仅可以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,也增强了社工的职业认同感。宁乡的经验表明,社会工作的提质升级既需顶层设计,也需基层创新;既要系统推进,也要聚焦于人。
《合肥包河区: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爱满社区助老行》
推荐来源
来源:学习强国APP—合肥学习平台
推荐者:江阴市长泾镇慈善站社工陆珊珊
推荐时间:2025-09-10
推荐理由
为进一步织密筑牢辖区老年群体安全“防护网”,合肥市包河社区党委以“两委进小区”为抓手,建立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“五色户卡”动态服务台账,凝聚片区党支部书记、“红色小管家”、城管、物业、片警等多元力量,通过“幸福来电”、微信关怀、“敲门守护”等形式,实行“一户一策”包联服务,精准掌握特殊群体生命安全、生活照料、政策帮扶等需求,实现了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治理”的转变。
学习心得
“包小侠志愿行”服务项目中,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前期的走访摸排,建立老人的详细服务档案,从而精准掌握老人服务需求,设计服务方案。在专业社工带领“包小侠”亲子志愿者们上门服务时,就让老人更容易接受并且达到更好的服务成效。专业社工在“包小侠志愿行”服务项目中以陪伴式督导的方式帮助项目落地实施,从而使得项目从个人到群体,入户到室外,从安全守护向精神关怀、文化服务延伸,让老人感受全方位的关爱。社工们还以督导身份帮助小志愿者们开会复盘,提高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专业社工的引领在项目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前期的调研摸排,抓住需求,从而制定服务方案;而在服务过程中,社工带领志愿者们还需要面对实际场景和问题,实时作出方案的调整,并且作出专业的处理,给小小志愿者们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,展现专业技巧,并帮助他们不断进步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。社工们可以通过自身专业储备,建立提供志愿服务的群众队伍,并提升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,从而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;同时也能够扩大社工的社会影响力,让更多群众认识、了解并接受专业社工的服务,提高社会幸福感。
《做公益不止捐款,这个街镇探索出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新模式》
推荐来源
来源:学习强国APP—上海学习平台
推荐者:江阴市顾山镇慈善站社工王佳琪
推荐时间:2025-09-17
原文链接:《做公益不止捐款,这个街镇探索出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新模式》
推荐理由
月浦镇公益项目孵化基地的建立,是基层探索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。该项目具有三大突出价值:一是系统化整合资源,通过搭建集培育扶持、资源对接、项目孵化于一体的平台,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,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社区慈善的协同发力;二是精准化服务供给,聚焦老旧小区管理、特殊群体关怀等治理痛点,培育了为老服务、青少年关爱、便民服务、环境治理、健康帮扶等五个领域的优质项目,展现了需求导向的专业服务能力;三是创新治理机制,探索党建引领下的“五社联动”机制,运用协商民主、开放空间、社区慈善等工作方法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。
学习心得
月浦镇公益孵化基地深刻体现了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模式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:其通过系统化整合、精准化供给、专业化赋能与协同化治理,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社区慈善的深度融合。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基层服务碎片化难题,更通过需求导向的项目设计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,将“输血式”服务转化为“造血式”治理,为基层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范式。
基于月浦经验,镇街慈善站应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:一是搭建本土化资源整合平台,联动精英、志愿者、社会组织等力量,建立需求导向的服务供给机制;二是培育“社工+志愿者”协同队伍,通过定期培训、实践锻炼提升专业能力,重点挖掘“身边榜样”增强服务感染力;三是创新参与式治理模式,结合乡村场域,推动为老服务、青少年关爱、便民服务、环境治理、健康帮扶等议题的群众共商共治,同时建立案例库和工具包,形成可持续的基层治理创新路径。
《河南焦作解放区:织梦社工路点亮“心”坐标》
推荐来源
来源:学习强国APP—解放融媒号
推荐者:江阴市祝塘镇慈善站社工任静炜
推荐时间:2025-09-24
推荐理由
本次主题为“聚首共学——织梦社工路,点亮‘心’坐标”的活动,通过创新模式,为社工搭建了一个专业研习、情感支持与经验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。活动中,专业社工师开展了破冰游戏、梳理并制作成功档案、探索人生目标地图以及“我的人生意义”赋能仪式等环节,激发了社工的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。活动不仅注重提升专业能力,更关注社工的心理活动和职业信仰的培养。这种“专业+情感”双轨并进的模式,值得广泛推广。
学习心得
此次活动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技能培训,而是通过创新的环节设计,关注内在激励,引导社工深度挖掘自身价值。李凝老师用“花开花落”破冰游戏首先打破隔阂,用“我的社工之路”为主题分享亲身经历,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专职社工,不仅要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,更需要有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责任。这种既专业又有温度的培养模式,正是组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所需要的。未来,我们可以开展诸如此类注重内在激励的活动,让社工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,更能获得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职业信仰。